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外企观两会| 中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外资提供更好环境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外企观两会| 中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外资提供更好环境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3-09 21:45

  中新网3月9日电 (中新财经宫宏宇)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5%左右、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2023年全国两会进行时,经济增长、扩大开放、吸引外资等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引发了跨国企业的关注。

  领英全球副总裁、领英中国总裁陆坚接受中新财经专访时表示,尽管全球经贸环境变化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但依托领英的行业洞察及自身业务,我见证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动力”和“抗压韧性”。同时,中国不断推进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将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友好、更包容的环境。

  见证中国经济的转型动力和抗压韧性

  中国提出今年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对此,陆坚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贸环境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在诸多挑战之下,依托领英的行业洞察及自身业务,我见证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动力’和‘抗压韧性’。”

  一方面,基于领英劳动力市场大数据观察,挑战之下,中国多个行业呈现转型势头。如,早在2020年开始,中国围绕智能制造的人才需求已经非常旺盛。“绿色”也正成为中国经济及代表行业“转型”的大方向之一。中国的经济正沿着“高质量发展”及“产业现代化转型”所包含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轨道前进。

  另一方面,在领英长期支持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实践中,深刻见证了中国企业在“挑战”与“重压”之下的坚强韧性。过去几年,以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企业为代表的出海新势力正在将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转化为新动能;一批在全球市场上具备影响力的品牌不断出现。

  上海陆家嘴 朱泉春 摄

  中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外资提供更好环境

  陆坚说,入华9年来,领英见证了中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扩大全球参与的进程。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出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的举措,并展现出更好的韧性和活力以及市场吸引力。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如是明确。

  “中国不断推进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将为以领英为代表的更多外资企业提供更友好、更包容的环境,为中国全球化企业的发展和增长带来更全面的支持,包括更广的全球视野共享、更优的全球资源协调,以及更多的全球机会连接。”陆坚称。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长期关注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全球平台,领英见证了中国在更开放、更好的营商环境下,实现了人与资源更高质高效地循环流动。人才得以在行业间、国际间破壁流动;企业和组织得以与世界范围内更多的机会建立连接。”

  陆坚介绍,在企业端,领英已经将帮助中国企业全球化上升为公司战略重心,为帮助中国企业“全维度”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领英推出一站式中国企业全球化解决方案,通过整合领英人才与营销解决方案,全面助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11月20日,2022中国5G 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过去五年中国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领英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CIDG)联合发布的《2022全球数字人才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城市中,制造和消费品行业成为了数字人才的集聚地。各城市和地区的数字人才正由代表性行业向其他行业渗透,表明数字化转型正在向全行业发展。同时,在经历快速数字化转型的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中,存在有大量人才需求和缺口。

  在陆坚看来,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增长迅速,不断涌现出创新型企业和商业模式,是最具人才吸引力的行业之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跨国互联网企业更需要发挥出独特的品牌价值和平台优势,同时进一步融合本土化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全球运营,本地创新,更好地服务本地市场。

  “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影响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陆坚认为,未来要以技能为导向进行招聘。目前,领英平台上的用户职业档案中,每个用户都可以添加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标签。领英通过掌握拥有特定技能的人才分布,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拓展人才库,寻找并招聘优质人才。(完)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